蛇年商用不動產 川普上任產業鏈實質需求更多

發佈日期:2025/02/03  自由財經 記者徐義平
國內經濟穩定成長,企業擴廠、自用需求仍高,加上資金仍充沛,因此部分建商在蛇年拉高商辦案推案比重,而多數外商商仲仍看好蛇年商用不動產自用與擴廠需求,尤其廠辦、廠房及倉儲物流等實質需求會更多。

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,去年全國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總額金額高達1,623億元、年增14%,年度交易總額寫下近10年來第2高紀錄,僅次於2021年的1,769億元;而且,工業不動產表現相當亮眼,廠房與廠辦的交易金額合計突破千億元、高達1,158億元。

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資深協理丁玟甄指出,科技業是去年商用不動產最重要的買家,尤其是半導體產業。展望蛇年,在AI科技應用帶動,以及美中科技壁壘升溫的情況下,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關鍵地位可望保持,科技業的購置動能將可延續。

科學園區車程半小時內 工業地產將受惠
她表示,包括主要科學園區內與周邊車程30分鐘以內的工業土地、工廠、廠辦與物流倉儲都將受惠,尤其多家壽險業者早在去年就大舉布局物流倉儲,包括國泰人壽、台新人壽、全球與南山人壽等壽險業,分別購置桃園與台南的物流倉儲或工業土地進行開發。

丁玟甄預期,蛇年商用不動產主力買盤仍以自用當道,特別是科技業。另外,壽險業者在蛇年也轉為積極,不僅最低投報率計算方式的變動,提供壽險業者投資更多彈性,銀行放貸資金持續緊縮,也讓保險業等現金買家有更多的談判空間。

川普2.0帶動供應鏈重組 創造商用不動產需求
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,AI產業革命,加上「川普2.0」預期會帶動另一波供應鏈重組的熱潮,更創造商用不動產實質需求及弱勢產業、企業換牌出場的快速輪動。

他指出,供不應求的現象甚至衍生到營運需求端,像是三井不動產、金仁寶、鴻海(2317)等,直接跳入地上權、聯合開發案等。

房市專家何世昌指出,各個產業景氣落差懸殊,AI科技產業勃蓬發展,將會是市場主力買家之一;而其他產業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,可能出現拋售廠房套現求生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