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銀新南向放款後續量能 緊盯兩事件

發佈日期:2025/02/03 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
2024年全年國銀新南向新增放款量2,349億元是史上次高,也是史上第二次放款量衝破兩千億元大關,有別於2022年疫後遞延資金需求紅利,2024年則受惠美國暫停升息、全球景氣復甦帶動。


銀行圈指出,即便2025年美中關係緊張,有利企業供應鏈轉赴新南向國家而帶動商機,但近期包括美方研擬反制陸方的DeepSeek AI模型、及各銀行高不動產水位等兩大事件,市場正高度關注是否波及新南向放款量能。


一是,為反制大陸低成本、高效能的DeepSeek AI模型,市場已傳出美方要求收緊輝達出口特供給大陸的H20晶片。


輝達最新季報顯示,有22%收入來自新加坡,美方呼籲輝達需強化管控轉運晶片的第三國。


一家銀行主管說,美國緊縮出口禁令,已讓輝達無法出口先進AI晶片到大陸,目前僅能出口低階的H20,一旦連H20都遭限,或是遭美方查獲DeepSeek透過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等轉運站,獲得先進AI晶片,無疑都是對新南向國家的打擊。


可能短期輝達事件會對新南向市場,尤其是「晶片轉運站」的新加坡,帶來一些震盪,長期是否真正產生影響,需視美方動作而定。


二是,各銀行2025年不動產水位仍屬高檔,在銀行法第72-2條不動產放款限額30%天條下,可能會略為排擠到各銀行承作海外廠房、數據中心等相關不動產聯貸案量能,2025年上半年恐會受到壓抑。